有幸听到李玫瑾教授的全程讲课,这些人的成长故事和教育缺失让我醍醐灌顶
关注我们,携手共进
欢迎和懂儿童心理的英语专业妈妈一起学习英语谜语、儿童英文绘本解析和拓展、最易操演的亲子英语游戏、最日常贴切的亲子英语口语;关注儿童心理、英语启蒙、绘本阅读、父母成长、家庭教育、婚姻经营。
公众号上(springflower168)窗口回复“免费资源”,可以查看海量亲子教育资源汇总,干货满满。欢迎关注。
有幸听到李玫瑾教授一堂完整的大学讲课,从第一遍试听到记录整理她的课堂内容反复听,花了几天时间。
李玫瑾教授通过诸多案例中人物的犯事经过、成长经历,以及他们犯事后的反思,来深度剖析其中原因,给人警醒。
她从心理学分析得出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早期教育缺失和偏差让我醍醐灌顶,给了我引领孩子成长路上很多新的至关重要的启发。孩子初入小学,很多事情让我困惑、纠结,听了这堂课,我知道教育孩子的关键和目标在哪,自己该如何去修正自己的行为。
看课堂视频↓↓↓
李教授以《高材生犯罪心理解析——源于人生教育的错位》为题,开篇列举了很多高材生犯罪的案例比如:
这个杀人犯是中国名牌大学被保送出去学物理的一个学生,他当时学的是太空等离子,该领域人才非常少,全世界也就三百人左右研究这个。而他一次犯罪就杀害了5名专业人才,包括他自己。
当时媒体报道有一段话非常精辟:
我们的知识教育,
虽使他知道宇宙之浩渺,
却未能使他了解人间之纷繁;
虽使他理解空间深广无限、
时间悠远无际,
却未能使他知道生命的可贵和有限;
虽使他知道用量的均衡来衡量一切,
却未能教会他明白每一条生命背后
有多少生命的牵挂。
同样的悲剧,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这些高材生,具有良好的先天禀赋,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在平时也表现一贯良好,有着大好的人生前程。突然犯罪让人难以接受,一旦犯罪,带来的危害也更大更广更痛心,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灾难。
我们在深感悲哀的同时,该彻底反思:高材生为什么会犯罪?
高材生为什么会犯罪?
李玫瑾教授在课堂列出了高材生犯罪的心理特点和缘由:
高智商者犯罪:年龄多在20岁之后
“做”与“不做”:全在一念之间
从众多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些高材生本身通过自己努力顺利进入大学,甚至读硕士、博士,前20年的发展都很顺利,父母非常满意,老师也很喜欢,自己也能感到成功,大都没有犯罪前科,甚至没有任何劣迹。但是,他们为什么会为一点小事去犯罪?
当了解他们心理问题后,他们的回答让我们发现原因就是一念之差。
比如药家鑫被抓后解释说:“怕她找到我,是我撞的,当时慌乱了,没有考虑后果,就拿刀捅了她。”
马加爵也解释过:“当时我真的迷失了方向,因为当时我觉得自己做得蛮好,明明不错,别人却觉得我不好,往后不知怎么做,于是就有点想不开,自己不想活,想我之所以会这样,是他们三个人造成的,就恨他们。”
这也是一念之差造成的。
这个念就是观念。
什么是观念?
简单通俗来讲:观念的观就是感知。在感知的同时形成的想法或者看法,看到的同时形成的想法。
观念和人的感知有关,具有现实性。与认识不同,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有逻辑关系但观念不需要。 当一个孩子掉到水里了,过来一个男青年,跳下去,把这孩子救起来。水、孩子、跳下去、捞上来,一幅幅画面在他脑子里闪现,他就这么做了,这就是观念。
观念是一副心像,往往和过去的某个事件有关,比如一个表情、态度、眼神,会以一个个画面呈现,然后存在心中,一闪一闪地出现,形成意识流,历历在目。
观念如何形成和发展?
从孩子的出生开始,父母在亲自陪伴过程中,给孩子情感、培养他们性格的同时还给他们呈现言谈举止以及所有的为人示范。
所以,观念会在父母唠叨、反复强调当中形成。
比如有的父母经常会说:咱人穷志不穷。有的父母会说:人活脸树活皮,人活着要有一个自尊。
曾经有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就很纳闷:我家的孩子,我没有经常说他管他,没有要求他不看电视,不上网,但是他知道用功,学习很好,很有礼貌,做事也很不错,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
这孩子看起来像是天生的,不教而善。其实是观念的作用,是父母以无声的、示范的方式给了他教育,给了他观念。这个孩子很多表现实际上是大人行为的再现。
所以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家庭教育。
观念的特性
观念是一个瞬间的反应,这个瞬间往往是一幅画面。
比如在婴儿时期,孩子还没有形成大便很脏很臭的观念,他们可能会玩大便、吃大便,看到大便没有恶心痛苦的表情。
再比如:成年人吃馒头,咬一口发现一只苍蝇,肯定不会吞下去,即使苍蝇已被高温蒸煮消毒过,他们脑子里已经形成苍蝇很脏,满身细菌的观念,在脑子里可能会闪现一个画面:苍蝇在厕所吃大便,所以会马上扔掉带苍蝇的馒头。
早期的观念不易改变,源于抚养人的表情、举止、唠叨
在六岁之前,孩子形成的观念往往会终身稳定。
而早期的观念源于抚养人对一些小事,生活当中随时发生的事件的一个反应。比如父亲在一个事情上怒斥的态度,母亲的眼泪。或者在饭桌上,他们彼此谈的一件事情,都可能成为孩子人生当中以后遇到类似事件做或不做的一个判断依据。
父母该怎么样去给孩子形成一个
观念?
很多父母,有一个偏差:认为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最最重要是能力的发展。而能力需要的就是数学、外语,语文等科目成绩。他们从幼儿园就帮孩子争取重点,进了重点幼儿园再争重点小学,再重点中学最后争取考进名牌儿大学。所以有些孩子很早就得参加奥数比赛,花大量时间练琴。这会让孩子出现一个问题:他没有机会去形成一种观念即在犯错过程当中的及时矫正。他们没有自由,也就没有犯错的机会;没有玩耍的时间,也就没有机会和人发生冲突;没有冲突,也就没有做错事而被处罚的经历。越是优秀的孩子就越容易缺失这一经历,而缺失这一经历就会缺失观念。
为什么要强调: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不能打骂呢?因为打骂将给孩子呈现一幅画,这个画面就是他今后对待别人的一个画面。父母说的最多做的最多的往往都会成为孩子今后他在瞬间反应的一个根据。
这个在药家鑫案中看得更为清楚,他在夜间黑暗中开车意外撞到了一个女孩儿,女孩骨折,没有能力再说话,没有骂他指责他,而他只是担心女孩儿今后会找麻烦就拔刀而起。这完全是他的一种瞬间反应。这个反应源于他的生活,当他不好好练琴时,看到最多的画面,就是父母对他的斥责,对他的毫不容忍。所以,这种反应给他形成了处理类似麻烦的观念。
观念还源于耳闻,来自社会很多渠道,有可能是一个新闻的报道、一个同学的聊天、一次旁人的议论。
比如说药家鑫谈到杀人动机,他说:人家都说农村人难缠。
可是在问到他:你接触过农村人吗?你处理过难缠的事儿吗?你家庭当中有没有经常来农村人?你在生活当中接触农村多吗?
他的回答都是没有。可是没有这样的经历,他怎么会说农村人难缠?因此,这个观念只是一个耳闻而已。
与人接触的社会活动也会形成观念。真正的社会需要我们去实践。行万里路尤读万卷书,我们参与社会活动,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会感受到他人的脾气和性格,再学会调整适应。可是很多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量时间都在独处,看书学习,缺少与人交往的时间,也缺少活动的范围,更缺少频率和深度,很难形成对人的感觉,当对人的感知缺乏的时候,他们就会对陌生人漠然,无所谓。
比如马加爵对家人的情感,药家鑫对父母的情感,让我们的心为之所动。但是,他对家人有这份情感,对一个陌生的女性,对身边的同学却没有,这源于他平时和人接触少,朋友太少,交流太少,形成相关的经验太少,因此他缺少与人打交道的观念。
有一个杀人犯说:“当我对他脑袋开一枪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他会是那样的一个结果,到现在我都睡得不安,后来我来自首。”
为什么他们对生命这么淡漠?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没有真正理解生的含义跟死有关。而死是一个不好、不吉祥的事,大人往往会回避它,不跟孩子讲清楚,所以他们无法理解跟死亡接近的痛苦。
比如,马加爵杀完四个人后逃掉了,在逃亡期间买了十盘英语磁带,拿了两盘磁带录音给他的两个姐姐,其中给大姐有一段话:“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一百年后,早死迟死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老是钻牛角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想这个问题想不通。王菲有一首歌,歌词是:“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一个学生命科学的大三学生在逃亡期间居然发出这样的感慨。
记者问:“四个年轻同窗生命在你铁锤下消失,你对生命有过敬畏感吗?”
他茫然:“没有,没有特别感受,我对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对他人生命也不重视。”
这就是生命教育缺失的“观”导致孩子缺失这方面的“念”。
观念是感知的一幅画面,是现实的,会受制于人经历的视角。
经历是一个纵向的,视角是正反的。经历越多,人的观念才会越丰富,经历越杂,人的观念才会越完整。
还以马加爵为例。
记者:“你能解释你杀人之前当时的那种行为和想法吗?”
他说:当时想的很少,就是充满了恨。”
记者:“你的恨不是一下子爆发,你办了假身份证儿,买了铁锤、火车票,你为作案和逃跑都做了准备。”
他做了犯罪的预谋,有了时间的过程。那段时间每天都在恨,这个恨就是意识流。这个画面一定是吵架时候他最恨的那个记忆,必须做这些事才能泄恨,至于后果是什么,没去想。
记者问:“孩子都懂得杀人偿命,你没有想到这点吗?”
他回答:“这我知道,我已经准备付出这个代价。”
记者问:“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吗?”
他回答:“是,只是没想到对其他人,包括对自己和同学的家属,对学校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为什么没想到呢?因为他的生活经历太简单了。
相反,他的大姐为了减轻家庭贫穷的压力,很早就挑起家庭担子,很早就出嫁,虽然她上学没有马加爵多,但经历更丰富,当这个事发生后,大姐给他的信中说:
“在有杀人动机到杀完人的过程中,你有想过你这样自我,对父母和兄姐的打击有多大吗?难道一点没有想过这样做不但杀了四位好友,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吗?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多不容易,你这样做毁了五个大学生,你难道当时完全丧失了人性吗?”
大姐这段话中提到了父母、兄姐、四个好友,他们的家庭、国家,明显她看问题的视角就更广阔更全面。
观念既然是现实的,就很容易和人的感知同时发生,容易出现一个短视性,在时间上不可能拉长。
比如:一个逃亡12年的高智商犯人,空间思维非常敏捷,警察给他设计了3道包围圈,他都能用非常巧妙的方法一道一道逃出去。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这辈子挣到的钱肯定会远超他抢劫到的数额,可他缺乏时间思维,没有远见,只是小聪明,缺少大聪明。小聪明对事儿,大聪慧才是对整个人生的。
事后的人生思考与真情
当然,我们不否认高智商的人就是聪明,事后的领悟层次也非常深。
当问到这个问题: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跟你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很想做大事,很想赶快挣很多的钱,他们也在不择手段,你能不能给他们一个建议和忠告?”
这个逃亡12年的犯罪人当时讲:
“我想,作为一个人,一生什么事情都可以尝试去做,但不可以尝试去犯罪,这样会使自己比任何人都痛苦。”
马加爵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其实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真的,我现在有些后悔了,以前是钻牛角尖....."
当记者问:“如果你能有机会再见一个人你最想见谁?”
他说:“我的家人我都想见我。”
记者:“你为什么一直坚持不上诉?”
他说:“我也想惩罚我自己。”
记者:“在这件案件当中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他答:“我的家人。”
记者:“他们损失了什么?”
他在哭泣当中回答:“他们没有了希望,我是他们的希望,受害者的家庭也一样。”
记者接着问:“你曾说过人间最重要的是情?现在如何理解情?”
他说:“这种感情让我觉得能让人心里踏实,还有说不出来,不知道。”
记者:“有牵挂吗?”
他说:“牵挂。刚才我想说的就是这句话,只是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牵挂。”
我们发现有情感的人,他其实是能够领悟的,只是领悟得太晚了。
马加爵还说:
“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理想这个词,可能在初中就消失了,理想很重要,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成为没有理想的人了,活着的价值,为自己是有的,但应该更多的为别人。以前没去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意识到了。
我觉得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是失败的。平时我们与周围人浑浑噩噩过日子,其实不怎么努力,也没有想过为社会国家做什么贡献,想到的、关心的都只是自己的那点儿心事。我现在觉得一些大学生应该感到惭愧,毕竟,政府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投入都是很大的,但是我觉得很多大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做贡献、奉献,想的很少,想的都只是自己。以前不觉得,现在回想起来,在大学,很多学生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甚至某些人考研,也不是为了什么学术上的贡献,只是为了讨一份生活。
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以前我认为是,现在,很多大学生不配天之骄子的称呼,确实,他们可能比平民百姓知识水平高,但他们还有更多更大的空间没有抓住,没有去珍惜,希望每个人都过得充实一点,有所追求。”
到这个阶段他已经从自己小的爱开始领悟到一个大的爱了。
记者当时还问他:“如果把大学生和有社会责任、承担义务、乐于奉献相联系,你会觉得这显得挺高尚吗?”
他非常干脆地回答:“不是高尚,我觉得这很实在。我觉得这样的话,一个人会非常充实,不能用高尚来形容,只能说是信念。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像我以前在大学,如果找工作不算一种追求的话就没什么追求了,以前嘻嘻哈哈的不觉得,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失败。”
什么是信念
观念之后就是信念,信念是人在经过实践后坚信不疑的观念。它的核心是相信并坚持不变。一个人一生当中可能会有一些低潮、挫折,会有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别人一种轻蔑、嘲笑的目光,如果你内心有一份坚持,你就有力量,不会轻易随现实的一念而动。
其实人这一生,就相当于汽车上路。路就是一生,它是一个过程,人相当于车,那么车上路,前提是得有发动机,没有发动机,车开不走,还得有制动系统(刹车),不然很危险,所以,智能和技能给人生存以动力的话,观念和信念就给人一生前行的制动保护。
一位校长的请求
曾经,一位集中营幸存的中学校长给所有老师们写了一个请求:
亲爱的老师们,我是一个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见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事情:
毒气室由学有专精的工程师建造,
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
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
妇女婴儿被高中和大学生枪杀并焚烧。
看到这些令我怀疑:教育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读写算,只有在能够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李教授给家长、教育者们的建议
第一点:聪明的孩子更要在早年完善其制动系统,包括观念和信念。
大人给孩子灌输什么样的观念,要放在嘴里唠叨,且一定要在孩子12岁以前。之后他青春期独立了,再唠叨孩子就很烦。
大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当中给他犯错的机会,告诉他错在哪里。
还要告诉孩子,人这一辈子哪些东西是要坚持的,不能作恶,不能伤生,这要变成一个信念。
第二点:聪明的孩子更要让他学会与人共处,要让他参与社会活动,与人合作,只有与人合作才会有更大的作为。
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回忆他早年父亲给他的一个道理:父亲给他一只筷子让他撅折,他一使劲就撅折了。后来父亲换了一把筷子让他撅折,他撅不动了。
父亲后来告诉他,你再有本事就是那一只筷子,要学会与人合作,所以越是聪明的孩子越要学会这一点,教育工作者也要重视这一点,包括家长。
第三点:智慧不仅仅用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更重要且更难的是认识自己。
从诸多案例中可以看出很多高智商的人,都没有很好的认识自我。
所以我们要随时告诉孩子你的缺点是什么,弱点是什么,对于那些很聪明,嫉妒心强、争强好胜、优秀的孩子,更要告诉他哪些事情是绝对不可为之的,而且要知道,你再聪明也是有限的,必须与人合作。
认识自己还有一点,人的智慧远远不及大自然的智慧,要有所敬畏。有句名言叫聪明反被聪明误。算计来算计去,最后发现自己被自己算进去了,害人最后的结果一定会害己。
The End
视频来源于腾讯视频
观点来自李玫瑾教授
笔记:越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家庭亲子教育资源集锦(springflower168)
往期精彩回顾
英语启蒙
多样立体化玩转牛津树英语绘本
亲子趣味动画学英语
免费领取资源
英语分级读物兰登第二阶解读
亲子英语游戏
(亲子资源库,父母加油站)
(扫一扫,免费订阅)
微信公众号:springflower168
个人微信号:springflower22
喜马拉雅听书电台搜索:家庭亲子教育资源集锦